研究资助项目
《开发性金融与经济结构转型》
发布时间:2017-04-11 09:43
项目负责人:徐佳君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
项目起止日期:2017.04.01-2019.04.01
项目简介:
该课题计划从如下三个方面开展对开发性金融的系统实证和政策研究:
第一、剖析经济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面临挑战的差异性,细化开发性金融机构的职能定位。这一研究旨在回应一个本源性问题:我们为什么需要开发性金融机构?开发性金融机构应如何适时的做出调整以应对新的发展挑战。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的经济体面临着不同的发展挑战,经济体应该发展适合其产业发展阶段的金融结构而非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 从这一视角出发,发展中国家在早期发展阶段往往面临着资本市场发育滞后等挑战,但加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又亟需长期融资,因此开发性金融机构或许可以帮助解决这一融资挑战。而分析的重点在于把握住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融资挑战的差异化,现存的融资渠道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些挑战,进而具体而微的阐明开发性金融机构为何可以应对这一挑战,有否存在挤占其它更加市场化运作的融资形态的生存发展空间的风险。因此,除了使用简约的模型来阐明开发性金融机构的价值所在,历史性的案例分析也尤为重要,以便理清不同发展阶段开发性金融的定位与演进。
第二、在明晰开发性金融机构的职能定位后,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内外部的治理结构,以便明晰开发性金融机构有效发挥作用的必备条件。开行的实践表明,要实现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合力并非易事。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内部治理结构既需要设置“防火墙”有效抵制不合理的行政干预,又需要确立必要的激励机制鼓励其依托主权信用实现公共政策的目标。同时,外部治理结构的作用同等重要。当前国际上尚未形成治理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国际规范,由此导致有些国家简单的采用了针对商业银行的巴塞尔协议来规范开发性金融机构的运作。因为商业银行大多提供的是中短期贷款,这些用于管理商业银行的国际规则很有可能限制了发展银行提供长期融资的潜力。所以,分析的核心在于提炼出一套适合开发性金融职能定位特点的绩效指标体系,通过严谨的比较分析探究内外部治理结构与绩效表现的因果机制,以便有针对性的提出完善其内外部治理结构的政策建议。
第三、依托可靠的微观数据,剖析开发性金融在产业升级与经济结构调整方面的效应。虽然当前有的学者尝试着用宏观数据来分析开发性金融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出口和投资等的影响,有的使用描述性统计或初步的案例分析来归纳开发性金融在产业发展方面的作用,但是由于微观数据的匮乏,严谨实证研究却少之又少。我们可以搜集微观数据进行大样本分析。 一般情况下,多边发展银行(诸如世界银行、欧洲投资银行等)的透明度较高,提供项目层面的信息,我们可以着手量化分析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在经济结构转型中发挥的作用。